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83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五共同一促进”创建活动为抓手,加大兵地融合力度,推动形成兵地经济融合发展、文化交融共建、维稳责任共担、民族团结共创的良好局面。
一、高位推动,共商共建,兵地融合共发展。一是战略规划统筹共建。83团与托里镇共同成立以兵地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共建领导小组,签订《八十三团与精河县托里镇兵地结对共建工作方案》,形成了团场对县镇、连队对村队、社区对社区的多层次、多领域、全覆盖结对共建格局。二是定期会晤健全机制。83团与周边乡镇多次召开兵地结对共建联席会议,健全兵地共同维稳、群众文化交流、公共服务共享、乡村振兴互助、共同培育典型等机制,为推进兵地融合共建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加强联系协同推进。83团与精河县将共建工作纳入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绩效考核,与重点工作同安排、同落实、同考核,确保推动兵地结对共建工作落实落细落地。
二、产业联动,家园同建,协同发展惠民生。一是城镇建设联手推进。83团党委与托里镇坚持公用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共同建设,团场将水、电、路、气、暖等延伸至与团部一路之隔的托里镇沙山子社区,实现公共设施利用最大化。2022年投资150万元修建“兵地融合路”,打通与托里镇浩图那莫墩村的断头路,方便了兵地群众出行。二是医疗教育交流共享。深入开展兵地医疗卫生机构结对共建活动和学校教学教研共建活动。共组织医疗队到邻近乡村开展义诊服务300余人次,举办“兵地融合·携手同行”教育共建联盟活动7次,吸纳地方360余名各族学生就近就学。三是产业发展加快融合。加强83团和托里镇区域产业规划布局,坚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相互融合,带动兵地职工群众共同致富。农业上,团场职工在周边地方承包土地3万余亩,为地方乡镇提供农机作业服务,产值400余万元;工业上,团场企业向地方销售滴灌带、薄膜、建材等2800余万元;服务业上,积极与精河县文旅局对接,将83团旅游资源推介到精河县精品旅游路线规划中,吸纳地方群众到团场开办餐饮、服装、百货等实体店84家,营收120万元。
三、民生互动,文化相融,携手共建聚合力。一是公共文化交融共建。用好“文化+民族团结”“体育+民族团结”“旅游+民族团结”“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载体,每年联合地方举办“庆丰收”“民族团结一家亲”“春节社火”“趣味运动会”等各类文化联谊活动10余场,营造兵地一家亲、民族大团结的浓厚氛围。二是宣传教育齐抓共管。共同开展党的二十大进连村、进社区宣讲。充分利用团场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每年邀请和接待地方干部群众500余名参观沙山子军垦博物馆等。三是基层组织共建共创。团场29个连队(社区)与邻近村队(社区)签订共建协议。每年开展兵地美丽连队、葡萄栽培、特色养殖现场观摩30余场,解决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问题10余项,切实发挥兵团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示范区引领作用。
四、干群走动,唇齿相依,兵地交融情更浓。一是干部群众加强交流。团场80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和连队(社区)两委与精河县各族群众结对子,春节、端午、古尔邦节等开展兵地民族团结联谊活动26场次,促进兵地各民族群众打成一片。二是农业发展互帮互助。兵地相邻连队和村队组织职工群众在春播、秋收开展机车、劳力互助,在夏季田管时开展病虫害共同防治,在农产品加工销售上,吸纳兵地专业经纪人,共同跑市场、促增收,构建互补互学互助的发展格局。三是突出典型示范带动。兵地共同挖掘、树立、宣传典型,涌现出兵地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冷鹰,致富带富能手陈陆杰等一批先进典型,为兵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繁荣发展做出示范。
下一步,第五师83团将进一步加强和地方对接协调,拓宽共建领域、深化融合程度、巩固共建成果,团结一心、同频共振,努力把83团打造成兵地融合发展、民族团结共建的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