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政务网

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紧密结合

发布时间:17年07月14日 信息来源:学习时报 编辑:兵团统战部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

前不久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小品,一位扶贫工作队员包扶某村一位单身贫困户,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给他送去了扶贫羊,希望他靠养羊脱贫。然而,工作队员不久后再次来到该户帮扶时,贫困户却将羊杀掉喝了酒,依然大白天躺在破乱不堪的屋子里睡大觉,等着政府的再次救济和帮扶。

又在媒体看到了这样一个案例:某地贫困户在对口帮扶下,找到了一个做清洁工作的岗位,但坚持不到一个星期,就放弃了。“我才不吃这个苦,也丢不起这个人”。当别人问他为什么放弃时,他这样回答。

脱贫攻坚到了啃骨头、到了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恐怕更多面对的是这样的贫困户、贫困人,他们不仅是物质的贫困,更重要的是精神的贫困、思想的贫困、志气的贫困、动力的贫困。他们是双重贫困,是深度贫困地区的深度贫困人口,是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坚中之坚。

对这样的双重贫困户、精神贫困人,必须要有精准的识别,深刻的认识。一般来讲,他们普遍有如下两个特点:一是贫困认同。一部分深度贫困人口甚至连脱贫的愿望都没有,他们不是去分析贫困的主客观原因,不是去寻找脱贫的办法,而是把自己的贫困归结为“命”,把安于贫困称作“认命”,把改变“命运”寄托给“下辈子”。二是贫困依赖。上述两个例子就是典型。这部分深度贫困人口即使有了一定脱贫条件,都没有很强的脱贫愿望,他们担心的是“失去”,不是失去“贫困”,而是担心失去扶持、失去关怀、失去送钱送物。他们把扶贫当作一种“待遇”,“等、靠、要”问题突出。

精准扶贫强调精准。针对深度贫困人口的精神贫困,究竟如何着手才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期间专门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他强调,要加大深度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培育力度。要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解决“双重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指明了方向,是精准扶贫思想的丰富和升华。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在全面小康的路上不使一个贫困户掉队,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年均超千万人脱贫。但是越往后,越认识到扶贫和扶智扶志紧密结合的重要性。面对深度贫困人口,如果只靠外界的帮和扶,而不激发贫困户的内在动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就会事倍功半。如果贫困人口失去了摆脱贫困的精神和志气,那么无论外界如何努力,也会像得了“软骨病”的病人一样,无论如何是扶不起来的。

人无志不立,贫无志难脱。精准扶贫要点到思想和精神的“穴位”上,培育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激发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是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的深意。

所谓扶志,就是要淡化贫困意识,树立脱贫致富的志气,增强摆脱贫困的信心。一句话,就是要有强烈的去贫困的想法和愿望。所谓扶智,就是要加强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一句话,就是要找到从根本上拔穷根的办法和途径。扶贫同扶智扶志紧密结合,既是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需要,更是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持续发展的需要。